破冰还是博弈?马克龙普京2小时密谈释放三大信号

在长达三年的外交冰封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本周二突然展开逾两小时电话会谈。这场被爱丽舍宫称为”实质性对话”的接触,不仅触及持续胶着的乌克兰战局,更剑指日益紧迫的伊朗核问题。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通话标志着欧洲正试图在美俄直接博弈的夹缝中,重新夺回外交话语权。

第一章:三年沉默为何此刻打破?
时间拨回2022年9月11日——那是两位领导人上一次通话的日期。当时马克龙因坚持与普京保持联系,成为西方领导人中的”异类”,甚至招致盟友批评。但随着俄乌战事升级,特别是布恰事件等暴行曝光后,法国不得不终止这种”对话幻想”。

转机出现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这位美国前总统近期频频绕过欧洲盟友,直接与普京互动。与此同时,马克龙在坚定支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同时,始终保留着一条通往克里姆林宫的热线。”双方都认为现在到了必须直接沟通的时刻。”一位爱丽舍宫高级官员透露。

第二章:核危机与导弹威胁的双重博弈
据法国总统府披露,触发此次通话的直接原因,是马克龙近期接连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及伊朗总统会晤后,对德黑兰核计划升级的深切忧虑。

在会谈中:

马克龙强调必须”彻底解决伊朗核计划及导弹威胁”,特别是该国已开发出射程覆盖法国部分领土的弹道导弹;

普京则搬出”民用核能权利”为伊朗辩护,并高调宣扬俄伊”战略伙伴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并未在近期伊朗遭袭事件中提供实质保护。

第三章:乌克兰问题的”平行宇宙”对话
当话题转向乌克兰时,两位领导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

马克龙明确重申”法国对乌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支持”,并呼吁”立即停火”;

普京则继续其”去纳粹化”说辞,强硬要求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承认”新的领土现实”——即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占领事实。

尽管立场南辕北辙,双方仍同意保持沟通渠道开放。就在通话结束后,马克龙迅速与泽连斯基进行了跟进磋商,而普京的部队仍在乌克兰战场接收着来自伊朗的自杀式无人机支援。

“这通电话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安妮·德拉克鲁瓦分析道,”欧洲既无法坐视美国垄断对俄外交,又难以改变普京的战争逻辑。马克龙此刻出手,更多是为防止欧洲被彻底边缘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