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戴高乐机场深陷毒品危机:执法系统濒临崩溃,毒贩“人海战术”奏效
一场看不见的“暴风雪”正在席卷巴黎戴高乐机场——但这一次,飘落的不是雪花,而是源源不断的可卡因。执法部门正疲于应对激增的“毒骡”(运毒者),缉毒系统已逼近极限。
2024年查获278名运毒者,单次航班缴获212公斤可卡因
3月4日,法国海关对一架从马提尼克飞抵戴高乐机场的航班实施全行李扫描(而非常规抽检),结果震惊所有人:6名旅客的行李箱中藏有212公斤可卡因。然而,查获毒品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处置这些运毒者。
法国缉毒局(Ofast)在戴高乐机场的办事处规模有限,而过去两年截获的“毒骡”数量已激增46%。由于拘留能力不足,执法部门不得不临时协调:部分嫌疑人交由边防警察(本负责打击非法移民),其余的则塞进当地警局。一位机场内部人士坦言:“如果一周查获量少,勉强能应付;但如果毒贩集中出货,整个系统瞬间就会瘫痪。”
毒贩调整策略,戴高乐机场成新“热点”
相比巴黎另一大机场奥利,戴高乐机场原本并非毒品走私的主要通道。但近年来,由于法国加强了对圭亚那卡宴机场的管控,毒贩开始转向其他南美航线(尤其是巴西),而这些航班大多降落戴高乐机场。
博比尼检察院的数据显示:
2022年:190名运毒者被查获
2023年:225名
2024年:278名(创历史新高)
“毒骡”战术:犯罪集团的“人海战术”让执法部门束手无策
这些“毒骡”大多是被犯罪集团利用的底层人员,44%采用体内藏毒的方式运输。处理他们极其耗时:由于机场附近缺乏医疗设施,警方不得不将体内藏毒者押送至巴黎市中心的医院,全程需专人看守。
巴黎机场海关负责人吉尔伯特·贝尔坦无奈表示:“我不可能为每个航班配备双倍警力。如果全部抓扣,巴黎所有法医病房都会被塞满。”
更棘手的是,即使抓了“毒骡”,也很难顺藤摸瓜打击幕后集团。检察官埃里克·马泰分析,毒贩可能已算准了执法能力的上限:“如果他们派10个人运毒,哪怕抓了3-4个,剩下的仍能带来利润。”
荷兰模式: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面对困境,戴高乐机场正考虑借鉴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的经验。2003年,荷兰对高风险航班(如来自苏里南、委内瑞拉的航线)实施100%检查,效果显著:
2004年:月均截获290名运毒者
2010年:降至70人
2024年:仅30人
但马泰检察官也指出,全面检查可能导致初期“系统瘫痪”,而毒贩可能迅速转向其他机场——这正是跨国缉毒的“水床效应”:打击一处,毒品流向另一处。